责编:陈凯欣
2025-04-26
我国绿电交易市场迎来新突破。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南方电网区域内绿证绿电交易规模达到1289亿千瓦时,相当于1.289亿个绿色证书被成功交易,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实现了显著增长。
从数据来看,跨区域交易成为主要趋势,占比高达81%。其中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对绿电需求旺盛,而云南、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凭借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成为了主要的供应方。这种资源配置格局充分体现了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发展的战略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单月交易量更是飙升至829亿千瓦时,参与主体数量突破1.2万家,同比增长了近4倍。这一现象反映了企业对绿色电力的需求日益强烈,尤其是在铝业、钢铁、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以及电子信息制造和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中,绿色电力消费占比已达到80%以上。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绿电交易呈现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灵活的绿证使用机制,企业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成本。以深圳为例,使用绿电的平均减碳成本约为11元/吨,而同期CCER市场价格高达80元/吨。这种经济性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绿证+技术改造"作为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近期发布的《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绿电交易市场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该文件明确指出,绿证将成为衔接可再生能源消纳、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的关键纽带,并将在碳核算、碳足迹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专家分析认为,蓬勃发展的绿电市场不仅为东部发达地区提供了经济高效的减碳方案,也为西部地区的新能源消纳创造了新渠道。这种基于市场的绿色资源配置机制,不仅推动了区域间的协同减排,还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了绿色能源价值的转化,形成了"资源优化配置、减排效果提升、产业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我国绿电交易市场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不仅为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路径,也为实现生态价值转换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